催化剂问题
一、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
2014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(IUPAC)明确指出:“催化剂”这个术语不再用于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叫抑制剂。
IUPAC将“催化剂”定义为:催化剂是增加反应速率但不改变总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物质。图片
二、催化剂的作用(催化剂的“四能”和“四不能”)
1. 催化剂的“四能”
① 催化剂只能加速自发的化学反应,即ΔG=ΔH-TΔS<0时的化学反应。
②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历程。
③ 能同时以相同的幅度降低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。
④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,缩短化学反应时间,提高化学反应效率,提高生成物的产率。
2. 催化剂的“四不能”
① 催化剂不能改变ΔH。
②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。
③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。
④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移动方向。
三、催化剂的性质
1.催化剂有选择性
同样的反应物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可获得不同的产物,比如:
① 4NH3 (g) + 5O2 (g)=4NO (g) + 6H2O (g)
② 4NH3 (g) + 4O2 (g)=2N2O (g) + 6H2O(g)
③ 4NH3 (g) + 3O2 (g)=2N2 (g) + 6H2O(g)
所以,硝酸生产中应该选择有利于① 的催化剂。
对于平行反应,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目标生成物的产率。我们把生成目标生成物的反应叫主反应,其它的反应叫副反应。催化剂的选择性实质是主反应与副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竞争,主反应的速率越快,主产物就越多,副产物就越少,因此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主产物产率的好方法是选择合适的催化剂。
2. 催化剂有一性。
专一性就是催化剂只催化主反应,而对副反应不起作用。
3. 催化剂的活性。
对于某一催化反应,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后,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降得越低催化剂的活性就越好。
催化剂的活性受温度、pH、杂质的影响。
催化剂失活有三种类型,分别是化学失活、热失活和机械失活。
化学失活也叫催化剂中毒,使催化剂中毒的物质通常是一些含硫、磷、砷的化合物以及卤素化合物、重金属化合物等。防治办法是在反应之前除去毒物,比如工业合成氨中的H2S、O2、CO等杂质气体会使催化剂中毒,必须用[Cu(NH3)2]Ac洗气。
大多数催化剂都有有效使用温度范围,超过范围活性就会降低甚至完全丧失。机械失活指固体催化剂颗粒在抵抗摩擦、冲击等过程中导致破坏。结焦积炭也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失活,由于积炭覆盖在催化剂活性中心,导致催化剂活性中心减少、堵塞。积炭失活后可烧炭再生,即通过将催化剂孔隙中的含碳沉积物氧化为CO和CO2除去可恢复催化活性。
四、催化剂的组成
中学阶段接触的催化反应几乎都是一种单质或化合物作催化剂,易使初学者错误认为催化剂都是纯净物。
实际上,工业上绝大多数催化剂都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体。
一般来说,催化剂有主催化剂、助催化剂和载体构成。
主催化剂是催化剂的活性成分,是起催化作用的根本物质。
助催化剂是在催化剂中具有提高活性组分的活性和选择性,改善催化剂的耐热、抗毒和寿命等性能的组分。助催化剂通常可分为结构助催化剂和电子助催化剂。
例如,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还原铁粉,其组成为含29%~35%的FeO和含55%~65%的Fe3O4的混合物,经H2还原形成活性铁微晶;助催化剂的成分为含2%~4%的Al2O3、含3%~4%的MgO和含0.5%~0.8%的K2O。Al2O3和MgO是结构型助催化剂,主要起骨架作用及增大催化剂表面、防止铁微晶长大和烧结的作用。
K2O是电子型助催化剂,帮助铁把电子传给氮,有利于氮的吸附和活化。
载体是催化活性组分的分散剂、黏合剂或支撑体,是负载活性成分的骨架。常见的载体有沸石、硅胶、分子筛、Al2O3、活性炭、硅藻土等。催化反应只在催化剂表面进行,增大载体表面积可以提高催化效率,这就是因此选用多孔物质作为载体的原因。
催化剂有球状、柱状、蜂窝状。
六个高考考点
一、催化剂与反应历程
催化剂如何影响化学反应?有一个熟悉的例子:Cu催化乙醇的氧化反应。
2Cu+O2=加热=2CuO
CH3CH2OH+CuO -加热-> CH3CHO+Cu+H2O
催化剂Cu先参与反应后又重新生成,它经历了Cu→CuO→Cu的变化历程。
用NaClO3、H2O2和稀制备ClO2。反应开始时加入少量盐酸,ClO2的生成速率大大提高(Cl-对反应有催化作用)。该过程可能经两步反应完成,将其补充完整:
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用离子方程式表示);
②H2O2+Cl2===2Cl-+O2+2H+。
[解析] 第②步中Cl2生成Cl-,可知催化剂Cl-的变化历程是Cl-→Cl2→Cl-,即Cl-在第①步中变成Cl2。由题给信息及氧化还原知识可知,氧化剂是ClO,且ClO反应后生成ClO2。离子方程式:2ClO+2Cl-+4H+===2ClO2↑+Cl2↑+2H2O。
[答案] 2ClO+2Cl-+4H+===2ClO2↑+Cl2↑+2H2O
二、催化剂与活化能、焓变
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反应速率。而且催化剂的性能越好,反应的活化能越低。
[例2] 在Cu/ZnO催化剂存在下,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:
CO2(g)+3H2(g)⇌CH3OH(g)+H2O(g) Ⅰ
CO2(g)+H2(g)⇌CO(g)+H2O(g) Ⅱ
某实验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∶2.2,在相同压强下,经过相同时间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。在图中分别画出反应Ⅰ在无催化剂、有Cat.1和有Cat.2三种情况下“反应过程—能量”
【备注】 甲醇选择性: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醇的百分比。
[解析] 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算出生成CH3OH的CO2占全部CO2的百分比。543K,Cat.1作用下是12.3%×42.3%≈5.20%,Cat.2作用下是10.9%×72.7%=7.92%。所以Cat.2的催化选择性要好于Cat.1,即在Cat.2的作用下反应的活化能低。
[答案]
[归纳小结] 作图时还要注意,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、生成物的总能量,所以曲线的起点、终点应相同。也正是这个原因,所以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。
三、催化剂与反应速率、平衡移动
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,缩短到达平衡所需时间。催化剂的活性越好,所需时间越短。但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。
[例3]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:2NO(g)+2CO(g)⇌N2(g)+2CO2(g) ΔH<0。研究表明:在使用等质量同种催化剂时,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反应速率。某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三组实验。请在图中画出三个实验中c(NO)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,并标明实验编号。
[解析] 先比较实验Ⅰ、Ⅱ:实验Ⅱ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大,故实验Ⅱ的反应速率大;因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,故达到平衡后,实验Ⅰ、Ⅱ的c(NO)相同。再比较Ⅱ、Ⅲ:实验Ⅲ的温度高,故实验Ⅲ的反应速率大;因温度升高,平衡左移,故平衡时c(NO)较大。
[答案]
四、温度与催化剂活性
催化剂具有一定范围的活化温度,过高或过低,都会导致催化剂的活性降低。如生物催化剂酶,对温度就非常敏感。
[例4] (2017·高考天津卷节选)H2S和SO2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,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……生物脱H2S的原理为
H2S+Fe2(SO4)3===S↓+2FeSO4+H2SO4
4FeSO4+O2+2H2SO4==2Fe2(SO4)3+2H2O
硫杆菌存在时,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×105倍,该菌的作用是________。若反应温度过高,反应速率下降,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[解析] 因为硫杆菌能显著加快反应速率,故它是反应的催化剂。当反应温度过高时,硫杆菌会因蛋白质变性而失去了催化性能,反应速率明显下降。
[答案] 催化剂 硫杆菌因蛋白质变性而失去了催化性能。
五、催化剂的来源问题
化学中有一类特殊反应,叫自催化反应,该类反应中的生成物对反应有催化作用。它的特点之一是开始反应速率很小,随着起催化作用的产物的积累速率迅速增大。
[例5] 向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MnO2和水,搅拌,通入SO2和N2混合气体,恒温下发生反应:MnO2+H2SO3===MnSO4+H2O。若将N2换成空气,测得c(Mn2+)、c(SO)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。导致c(Mn2+)、c(SO)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[解析] “N2换成空气”发生了副反应:O2+2H2SO3===2H2SO4。表示c(SO)的曲线斜率逐渐增大,说明SO的生成速率逐渐增大。因反应物浓度、压强、温度、接触面积等维持不变,所以导致SO的生成速率加快的因素应是催化剂,而且催化剂是某种生成物,应是Mn2+。
[答案]Mn2+对O2和H2SO3的反应有催化作用
[归纳小结]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是自催化反应,先要排除温度、浓度、压强、接触面积等的影响,然后再分析是何种生成物具有催化作用。
六、催化剂、温度对平衡的综合影响
[例6] 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技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烟气脱氮技术:4NH3(g)+6NO(g) ⇌ 5N2(g)+6H2O(g) ΔH<0。密闭容器中,在相同时间内,在催化剂A作用下脱氮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。现改用催化能力稍弱的催化剂B进行实验,请在图中画出在催化剂B作用下的脱氮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(不考虑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)。
[解析] 先分析催化剂A作用下的脱氮率为什么会先增大后减小。低于300 ℃时,温度越高,反应速率越快,相同时间内消耗的NO越多,所以脱氮率增大。高于300 ℃时,因为温度升高,平衡逆向移动,消耗的NO减小,所以脱氮率下降。
改用催化剂B,就涉及催化剂和温度两个变量,在解题时要分别考虑。①B催化下,随着温度的升高,脱氮率也应先增大后减小。②达到曲线高点之前,B的催化能力弱,相同温度时的脱氮率要小于A。即所画曲线应在A的下方。③B催化下在相同时间内达到平衡,则曲线高点应出现在高于300 ℃的位置。④当A、B均达到平衡后,平衡脱氮率只与温度有关,所以两条曲线重合。
[答案]
[概括整合] 催化剂通过参与化学反应,改变反应历程,从而降低活化能,加快反应速率,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减少。但催化剂不能改变焓变,也不能使平衡移动。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也会受外界条件的影响,如温度、表面积等。